青年艺术家典藏奖!从生活出发的世代青年创作语汇

知名建筑大师汉宝德曾说过:「廿一世纪是美感的世纪,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,美感是一种竞争力。」的确,美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美学,甚至也可说是专业竞争力的一环,虽然国立高雄科技大学过往以理工为着称,但校长杨庆煜认为,学校除了传授专业技能外,校园也是薰陶青年美学素养的重要环境,因此从2019年起,即以「青年艺术家典藏徵件」为号召,举办《青年艺术家典藏奖》,将艺术进驻校园,使高科大进一步而成为美学孵化基地,让台湾青年艺术家的艺术话语有展演的舞台。
黄奕翔 [溪山巡旅]
美学孵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需要时间才能累进出成果,如今《青年艺术家典藏奖》已来到第三届,原以为徵件会受到疫情影响,不料却迎来495件的艺术创作,而且水准更加提升,校长杨庆煜在颁奖典礼演讲时提到,「一路走来,曾经我们也旁徨,思考要不要继续办,但每次徵件时都会发现,青年艺术家典藏奖似乎已逐渐成为年轻人共同向往、期待并参与的竞赛,其实有美感、有人文艺术也是专业竞争力的一环。」
![]() |
校园艺文美学的纯粹渗透
青年艺术家讲青年的语言,表达青年的想法,已担任三届评审的台南大学图书馆馆长高实珩综观本次参赛作品,认为从媒材的多样性来看,本届是最齐全的一届,而今年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路线也有别於过往,「看到不少创作是以组件式表现,媒材使用也更加丰富,像是油画、压克力,复合媒材、影像等,能感受到年轻人想要拿奖的企图心。」
蔡宁 [无人的在场]
陈汉声 [绿体记忆术-龙眼、莴苣]
高实珩也笑说,「今年参赛作品创新高,创作质量也非常好,增加了评选的困难度,不过评审们也都是乐见其成。」至於让六位评审们一致推崇的金奖作品《机械式介入III》,高实珩指出,相较过去几届得奖的多是胶彩作品,今年的《机械式介入III》,如釉般的油画质感流露古典人文之美,也和画中的荒谬情境形成有趣关系,「其实在绘画中描述时间会比较困难,而石头、马达、节拍器以及飞鸟的组合虽然看似突兀,却可以感受创作者企图用一种对比和冲突的概念介入现实世界,和一般看到的静物风景画不同,并不是只有写实而已。」
创作者陈志华也分享,「由於小时候是在台东池上长大,这一系列作品是想反应随着社会变迁,日常接触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都已变了模样。」他将童年记忆里的麻雀、节拍器等来表现环境和人的冲突感,更把自然题材与冰冷机械做对比,阐述温度和冷漠之间的对话。
刘子平 [金实累累]
现今社会一直在倡议教育改革,过去教育缺乏让学生思考的环境,高科大虽然是科技大学,却企图将人文艺术融入校园的公共场域,用对立於生硬科技的人本思维,来创造更多的反省与自我探索机会。透过《青年艺术家典藏奖》作为媒介管道,不仅能将美学扎根至生活中,还能以大学校园的舞台来培养未来的潜力艺术家。筹办青年艺术家典藏竞赛是完全由高科大自主募款举行,一年比一年丰富的投稿与典藏,让这场竞赛成为国内青年艺术圈的年度盛事,也是美事一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