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展览、欣赏艺术时,总令人思考:「我到底看到了什麽?」所谓看见,是看懂了作品的形体、艺术家的创作概念,或心生感动与共鸣?若三者只看懂了一种,是否达到真正的看见?为了回应这项命题,LIGHTWELL《可见 不可见》特展集结了三位艺术家——王庆苹、邱承宏、叶伟立的作品,搭配巧妙的曲折动线安排,提供观众三种不同层次的视角,让看展如同解谜,探寻展间艺术品中的「可见」和「不可见」。
LIGHTWELL《可见 不可见》展览即日起至2023年1月29日展出
3层探索「可见」与「不可见」的观看方式
《可见 不可见》是LIGHTWELL首次尝试非线性的策展模式,也就是将同一艺术家的作品打散,而非集中在同一区域,这麽做十分考验策展团队邀请艺术家、挑选展品时的敏锐度,如何符合论述?如何编排最为切题?如何相辅相成,而非一人之作独大?都需要细细思量。
王庆苹〈并置的和弦 No. 13〉
本篇将策展人李晏祯的策展思考分为3层解析,它们各代表着观众挖掘展览中「可见」与「不可见」的切角:第一层呈现艺术家如何将脑中数不清、看不见的念头,揉入各自的生长背景、价值观与记忆库,再转译到具体的作品当中;第二层深入作品本身,探寻其中鲜明可见的符码与蕴藏其中的隐性记号。上述两层搭配由「艺术家亲述」的语音导览,带入感更强。
三楼展间|叶玮立、邱承宏
第三层则藉由非线性的叙事手法,让弯折观展动线、观众与展品的互动关系,如养成游戏般,不到最後看不见全貌;这边偷偷爆个雷,这点尤其反映在艺术家叶伟立展出的作品当中。
LIGHTWELL展览空间
《可见 不可见》3位艺术家作品解析
邱承宏|粗犷彰显宁静
「宁静感」是邱承宏作品的独特气质,即便使用的是工业化的媒材与技术,那一份由内在记忆散发出来的静谧,贯穿了艺术家的日常实践。这次邱承宏展出两系列作品——《采光》与《绣燕》,两者皆直接却优雅的切合《可见 不可见》命题。
二楼展间|邱承宏、王庆苹、叶伟立
邱承宏《采光》|在水泥板上再创风景
以浮雕形式呈现的《采光》,结合平面绘画与雕塑技法,创作时邱承宏会先寻觅一面「框景」,并将风景拍下,投影至以建筑补土、矿物等材料打造的自制水泥板上;接着进入雕刻阶段,以「刨去」的方式将植物剪影、风景中的光影变化,挪移并浓缩至水泥板上。过程中,艺术家看见、移植更创造了风景,而藉由《采光》,邱承宏正是想提供看风景的另一种视角,当立体浓缩为平面、多彩化作单色、轻盈变得厚重,我们是不是仍能将眼前的水泥板,联想至记忆中那窗外树影翩翩飘动的画面,并觅得感动?又或它只是一幅崭新的、虚实交错的光景?也或许更多的是,看山是山、看山不是山、看山还是山的意趣。
《采光》呈现很有趣的相对性。重达20公斤的水泥媒材,却呈现稍纵即逝、轻逸流动的光景。
邱承宏不停在《采光》系列做出突破,比如减轻重量、实验不同媒材,上图作品便添加了玉和石英,边角被塑成圆弧状
邱承宏《绣燕》|当缺陷成为完整之作,我们是否还能看见伤痕?
另一系列雕塑作品《绣燕》,则延伸自艺术家在2020年发布的作品《水泥动物园》,当时邱承宏在花莲找到一批老旧的水泥动物雕塑,这些斑马、豹、老虎⋯⋯,多非出自专业雕塑艺术家之手,而是由民间的水泥工匠雕琢,因此外表有些粗糙、滑稽,在七八零年代的台湾蔚为流行,时常见於校园或公共游乐空间。
三楼展间|邱承宏、王庆苹
而这些早期动物雕塑的裂痕、缺口,则成为《绣燕》的雏形,邱承宏将其扫描,还原出小小伤口的空间样态,并利用3D列印将其缩放为200倍大、类似石头的形态,表面以混凝土、矿物、铜线制成大小不一的磨石子雕塑,让缺陷再次丰盈、令人工雕塑回归自然,用这种方式与雕塑之前的伤痕对话。
邱承宏〈绣燕〉
综观雕塑,缺角、裂痕等或许会率先被看见,因为它们是完整体中的瑕疵,是不一样的部分;但随着观看的时间推移,人们的视觉经常求个完整性、重点摆在整体,若缺口小至「瑕不掩瑜」,便容易被选择性忽略,虽然被看见了,却像没被看见。
在邱承宏的转译之下,破碎之物成为完整之作,曾经像是不可见的东西成了绝对可见的主角,但我们究竟看见了什麽?乍看之下,看见了石头、没看见伤痕;知晓创作概念後,明白它来自伤痕,却未能真正看见雕塑的缺口。各种观看情境所发展出的可见、不可见排列组合,让《绣燕》多了许多值得玩味的空间。
邱承宏〈绣燕〉
LIGHTWELL一楼地面选用水磨石搭配铜条,恰与《绣燕》的磨石子、铜条组合呼应。
王庆苹|以摄影为创作手法、抽象画为表现形式
如果说邱承宏用雕塑创造了风景,那摄影艺术家王庆苹则是透过影像重组「实验」出了风景,他的创作过程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观看、领会眼前的风景,并透过拍摄现成物、将可得的材料重新排列後,揉入光影,将多张不同的影像以双幅、三幅的形式并置於同一张相纸上,巧妙以摄影为创作手法、抽象画为表现形式,经由艺术家本人美感的转译,创造出存在却又不存在的新空间,也为观者打开新鲜的观看体验。影像乍看如一体成型,细赏才发现幅与幅之间存在界线,各诠释着不同的画面。
展间|王庆苹
王庆苹《并置的和弦》|当不同时序、空间成为一幅画
在《并置的和弦》系列作品中,王庆苹用镜头纪录不同时间下的空间,从日到夜、自室内至室外,并进行筛选、拼凑,让室外装设电箱的斑驳墙面、室内飘逸的布面,或是门上的木制和铁制手把、躲在纸张後的苹果,共构为一幅和谐的抽象画,消弭了现实生活中的僵硬界线。
王庆苹〈并置的和弦 No. …
Read Details